《传染病学》

作者: 时间:2021-11-24 点击数:

 

传染病学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群):临床医学

制定人:唐明霞

合作人:唐颖林、彭波琼

制作时间:2019

 

 

 

 

传染病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ZX243106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      课程类别:专业课

修课方式:限选            教学时数:32学时

总学分数:2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简介

《传染病学》是研究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所致传染病在人体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与规律,并研究其诊断、治疗、预防措施,促使患者恢复健康,并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和流行的一门临床学科。整体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与基础医学及其他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甚为密切,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课程性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预防保健等方面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熟练掌握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32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限选

4.课程作用

《传染病学》以《人体解剖学》、《诊断学》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

作奠定基础。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为依据,以医疗工作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参照执业助理医师标准,建立“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一体等教学方法,突出教学过程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本课程设计分理论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理论知识内容选取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并融合了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实践教学在附属医院相关科室进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理论教学,医院实践交替进行的模式。教在课堂,学在床旁,做在岗位。形成早体验,早实践夯实理论基础,强化操作技能,提升综合能力的横向强化,纵向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和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PBL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利用标准病人、临床病例,组织讨论等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模拟人演示,网络资源及医院,真实工作环境体验等手段。

本课程安排在第4学期,教学时数为32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训4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

2.熟悉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鉴别诊断并发症;

3.了解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及病理。

(二)能力目标

1.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具有对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预防能力;

2.能规范运用临床常用诊疗技术进行日常诊疗工作;

3.具有对危急重症患者初步处理和正确转诊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基层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思想;

2.具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守法和维权意识;

4.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结协助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分析。

1.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传染病学》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览表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重点与难点

建议学时

情境一

传染病学总论

1. 掌握传染病学的特征、诊断、治疗与预防

2. 熟悉传染病学概念、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3.了解传染病学新进展

4.学会对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思维方法。

 

1.传染病学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2.传染病疾病的诊断治疗思维方法。

 

4(理论)

情境二

病毒感染

1.掌握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手足口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2.具有治疗和预防指导的能力

毒性肝炎、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手足口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总学时10

8(理论)

2(实验)

情境三

细菌感染

1.掌握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2.具有治疗和预防指导的能力

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总学时10

8(理论)

2(实验)

情境四

螺旋体感染

1.掌握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2.具有治疗和预防指导的能力

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总学时2

2(理论)

 

情境五

原虫和蠕虫感染

1.掌握疟疾、日本血吸虫病、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2.具有治疗和预防指导的能力

疟疾、日本血吸虫病、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总学时6

6(理论)

 

                    合计 32学时(理论28   实验4)

 

 

 

 

2.学习情境设计

 

2: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一

总论

教学时间

4学时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掌握传染病学的特征、诊断、治疗与预防

2.熟悉传染病学概念、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3.了解传染病学新进展

 

 

3.了解内科学新进展

4.学会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思维方法。

 

学习内容

1.传染病的特征、流行过程、诊断、治疗与预防

2.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思维方法

学习性工作任务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熟悉传染病学新的进展。

2.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

教学流程图

讲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应用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

考核方式

笔试

学习情境二

病毒感染

教学时间

10学时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掌握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手足口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2.熟悉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手足口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学、鉴别诊断。

3.了解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手足口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4.具有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手足口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指导能力

学习内容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学习性工作任务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病床边教学

教学流程图

精讲自学讨论录像相结合→操作练习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病床边教学

考核方式

笔试、提问操作

学习情境三

细菌感染

教学时间

10学时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掌握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2.熟悉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学、鉴别诊断。

3.了解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4.具有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指导能力

学习内容

细菌感染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学习性工作任务

1.学会细菌感染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及防治方法,了解相关疾病的诊

疗新进展

2.具有相关的实践经历,熟悉临床诊疗程序,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

3.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教学流程图

病例导入→结合病例讲授→病例分析→讨论→床旁教学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病床边教学

考核方式

笔试、操作、提问

学习情境四

螺旋体感染

教学时间

2学时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掌握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原则

2.熟悉钩端螺旋体病的鉴别诊断

3.了解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

4.具有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的能力

学习内容

1.掌握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

2.掌握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原则

学习性工作任务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

教学流程图

精讲自学讨论录像相结合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

考核方式

笔试、提问

学习情境五

原虫和蠕虫感染

教学时间

6学时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掌握疟疾、日本血吸虫病、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原则

2.熟悉疟疾、日本血吸虫病、囊尾蚴病的鉴别诊断

3.了解疟疾、日本血吸虫病、囊尾蚴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

4.具有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的能力

学习内容

原虫和蠕虫感染常见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学习性工作任务

1.学会原虫和蠕虫感染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了解相

关疾病的诊疗新进展

2.具有相关的实践经历,熟悉临床诊疗程序,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

3.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病床边教学

教学流程图

精讲自学讨论录像相结合→操作练习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病床边教学、实验操作

考核方式

笔试、提问

 

四、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团队

具备 3 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按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 1:12 构建师资队伍,其学历结构、年龄结构配置合理。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根据课程需要通过“培养、引进、特聘”等措施,不断优化、调整、充实、完善课程师资队伍。

2.教学场地、设施要求

1)理实一体化教室

2实训基地:华人策略研究论坛网址附属医院,学校与省内多家医院签定了见习、实习合作协议,成为我校稳固的实习基地,实现“校院一体、医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培养的需要。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项目引领、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

1)项目引领:以实际工作项目为中心,组织、实施课程教学。依据专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确定本课程教学项目,传染病学总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原虫和蠕虫感染诊疗、预防指导,以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任务驱动,设置学习情境,并将任务进行分解设置学习子情境,使学生体会和感受真实的工作过程。

2)教学做一体化:将课堂与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做同时进行,使得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在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做,课堂由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教学方法

采用病例导入,启发式教学方法;模拟诊疗的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模型示教、模拟操作的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床旁教学方法等。

1)病例导入,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前由教师选择临床典型病例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病例设置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准备,查找相关医学文献。课堂上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采取讨论式教学,每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最后,由教师进行引导总结。传染病常见病具有“急”、“危”、“重”特点的疾病是教学中的重点,如急性肝炎、细菌性痢疾、重型肝炎等,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显著加深同学们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2)模拟诊疗的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在模拟的情境中,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实践采集病史并记录,体格检查,选择辅助检查方法,做出初步诊断并制定处理方案的工作过程。

3)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给出提纲,学生按提高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课时教师根据提纲内容简单评估,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内容,教师组间巡回指导,最后由小组间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3.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尤为重要。随着患者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临床上很难说服患者及家属同意患者接受示教,这样的矛盾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中呈现大量临床图片加以弥补。传染病学教学包含大量检查和操作,由于时间、病例和无菌原则的限制,许多内容无法演示,直观认识的缺乏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多媒体教学可再现许多以往积累的典型病例、诊治方法等,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大量直观信息,便于对疾病的全面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资源库,以习题、模拟试卷、问答、论坛等形式,与学生在课后建立多种形式的广泛联系,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方式。

(三)教材与教学资源

1.推荐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传染病学》(主编白志峰史卫红)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三五”创新规划教材。

2.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教案、多媒体课件、统编教材、实验实训指导、技能考核指导、试题库、典型病例库、课程教学录像、影像图库、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参考书等。

(四)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2.评价方式

本课程考核涉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专业特点,以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作为考核重点。期末闭卷考试(针对上课内容,以选择、问答题等形式),占60﹪,学院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实践考核由教研室组织考核,包括操作考核及平时实训课程情况综合评分,占40%

(五)其他必要说明

 

附件三:

 

传染病学课程基本情况表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传染病学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实践学时

4

理论学时

28

学分

2

适用专业

临床医学

 

所属部门

医学院

所属教研室

儿科

主要授课教师

唐明霞、唐颖林、彭波琼

 

二、课程建设情况

 

课程调研报告

课程标准

授课计划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预期学习成果

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实验教学以及临床实习等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能基本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基本具备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及预防指导的能力。

 

课程学习目标

1.掌握、熟悉和了解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重病人的正确处理

2.掌握传染病常用的操作技术,熟悉常见疾病的病例分析方法和步骤。

 

 

课程学习内容

传染病学总学时数为3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 28学时,实践操作(含见习、病例讨论)4学时。

 

课程学习评价方式

本课程考核涉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专业特点,以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作为考核重点。期末闭卷考试(针对上课内容,以选择、问答题等形式),占60﹪,学院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实践考核由教研室组织考核,包括操作考核及平时实训课程情况综合评分,占40%

 

 

课程建设基础

1.确定课程纲要;2.选编教材;3.创建教学计划和教案;4.组织课程实施;5.开展课程评价。

 

 

课程建设的预期目标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竞争能力为重点,整合相关教学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争取3-5年的时期内,把课程培育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校级精品课程,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省级精品课程。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

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实验教师;

二是教学内容建设,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先进,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四是教材建设,要建设或使用精品教材、包含多种媒体形式的立体化教材;

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课程;

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等。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目标建设中的进度和时间、经费等情况,需要得到学校的资助和相关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在这深表感谢。

 

 

 

 

 

版权所有 ? 湖南华人策略研究论坛网址医学院  地址:永州市零陵区南津北路338号 联系电话:0746-6368162 湘ICP备140014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