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群):中医学
制定人:唐丽萍
合作人: 凌峰、郑德胜、何晓宇、王宁
制定时间:2021年6月
《外科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Z2431507 适用专业:中医学
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修课方式:必修课 教学时数:36
总学分数:2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简介: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1个分科,它的范畴涉及许多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知识,在治疗方面应用了手术和非手术等诸多方法。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干课程。通过外科学教学,学生应掌握外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外科学前沿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性质:
《外科学》是一门研究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知识以及手术和手术前后处理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外科学内容包括外科学基础、手术学基础与围手术期处理和常见外科病三大模块。通过学习要基本掌握手术基础操作技术与无菌技术操作,能懂得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的准备与处理,可以把握和认识临床基础疾病与常见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本知识。
该课程总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认识外科疾病的一般发生、发展规律,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并对基层常见的外科病能做出初步诊断和处理,使其成为具有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适应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外科医师或全科医师工作岗位。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本课程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4.课程作用:
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措施;并通过见习、实习,逐步掌握外科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培养学生外科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为中医学学生在医院外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更好的胜任外科工作岗位。
(二)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教育部对于医学人才定位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度,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我们进行了基层医院医生的需求调查,得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结合临床一线医生讨论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对接的教学理念,即:授课前学生了解未来岗位知识需求,授课中有目的地学习,做到有的放矢,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基层医生岗位工作需求为目标,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同时参照医疗行业准入标准即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纲所要求的知识要点进行整合,简化课程之间重复的部分,增加相关的体现外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专业特点,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课程讲授以基层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手术学基础三部分为重点,优化分配教学时间,做到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接轨,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内容组织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从基本理论知识入手,延伸到相关的疾病,同时参照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构建从生理到病理递进式的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采取项目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校内模拟工作环境中边教边做,在临床实际工作岗位中边做边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培养目标。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建立并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学习情境设计,采用病例导入、模型示教、模拟操作、角色扮演、床旁教学等方法。课程考核以考试大纲为依据,采取理论与实践考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外科学》总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4学时,实践操作(含实验、见习、病例讨论)12学时。理论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实践教学在临床医学实训中心完成,见习在附属医院完成。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应掌握外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够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3.并能对外科危急诊病人进行抢救。
(二)能力目标:
1.掌握、熟悉和了解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重病人的正确处理
2.掌握外科常用的操作技术,熟悉常见疾病的病例分析方法和步骤。
(三)素质目标:
1.学生应具备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病人,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得以体现;
3.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特别加强诚信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分析。
1.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表1:《外科学》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览表
学习情境 |
学习内容 |
学习目标 |
重点与难点 |
建议学时 |
情景一 |
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操作 |
掌握:无菌术、灭菌、消毒的概念;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熟悉:手术器械、物品的灭菌、消毒法;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 了解:手术室的管理制度,外科手术的特殊设备 技能要求: 树立正确的无菌理念,具备运用无菌知识,完成手术人员和患者手术区域术前准备工作的能力,学会切开、分离、止血、打结、缝合等外科手术基本操作的正确方法。 |
1、无菌术的基本概念 2、细菌的来源、及其概念的条件和预防途径 3、无菌术的实施 |
理论2 实训6 |
情景二 |
外科休克 |
掌握:休克的概念及休克各期微循环变换的发生机制;休克的临床分期及各期的临床表现;外科常见休克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熟悉:休克的分类、诊断、治疗原则及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 了解:休克是细胞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
1、掌握休克的定义,外科休克的范畴,病理生理中微循环的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 2、休克的早期诊断、监测与治疗 |
理论2 实训2 |
情景三 |
麻醉 |
掌握:麻醉药物的药理特性;各种麻醉方法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熟悉:麻醉的概念;麻醉前评估及其用药;疼痛的治疗 了解:麻醉的分类;麻醉的监测;麻醉方法的选择 |
1、常用局部麻醉药的特点和用量,熟悉局麻药毒性反应的表现,及预防和处理。 2、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 3、麻醉前准备事项及麻醉前用药 |
理论2 |
情景四 |
围术期处理 |
掌握:外科患者手术前一般准备和特殊准备;术后患者体位、活动、病情观察、饮食和各种不适的处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熟悉: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了解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在外科治疗中的重要性,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 |
1、手术前准备方法,术后一般护理,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它病情变化的观察、监护、预防和处理 2、手术及创伤对人体代谢的影响 3、外科病人的营养需要和补充的方法。 |
理论2 |
情景五 |
外科感染 |
掌握: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熟悉:芽孢厌氧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了解:外科感染的分类及一般处理 技能要求:具备良好的无菌观念及清创换药等基本外科操作技能 |
1、掌握常见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2、掌握甲沟炎和化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3、掌握破伤风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 4、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的防治原则。 |
理论4 |
情景六 |
烧伤、冻伤、咬蛰伤和整形外科 |
1.掌握:烧伤的伤情判断、面积和深度;临床经过、大面积烧伤的急救、诊断和治疗。 2.熟悉:烧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小面积烧伤的治疗;毒蛇咬伤的急救。 3.了解:电烧伤、化学烧伤和冻伤的特点与防治方法;整形外科的现状。 |
1、烧伤的伤情判断、面积和深度 2、大面积烧伤的急救、诊断和治疗 |
理论2 实训2 |
情景七 |
肿瘤 |
掌握:肿瘤的早期信号、临床表现及常用诊断方法 熟悉:肿瘤的治疗原则及三级预防措施 了解: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常见的体表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2、恶性肿瘤的诊断步骤和治疗原则 |
理论2 |
情景八 |
颅内压增高 |
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脑疝的形成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熟悉:颅内压测定适应症、禁忌症和常用方法 了解:颅内压增高的分类、病理生理改变 |
1、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颅内压测定适应症、禁忌症和常用方法 3、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的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
理论2 |
情景九 |
颅脑损伤 |
1.掌握:头皮损伤的特点及处理原则;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诊断。 2.熟悉:颅脑损伤颅内血肿的治疗原则。 3.了解:颅脑损伤的机制、意识障碍的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及颅脑损伤的临床分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 |
1、头皮损伤的特点及处理原则 2、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3、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诊断 |
理论2 实训2 |
情景十 |
乳房疾病 |
1.掌握: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乳腺癌的转移途径、术式选择。 2.熟悉:乳腺癌的病理分型,认识不同病理类型与预后的相关性。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特点,其与乳腺癌的区别。 3.了解:急性乳腺炎、乳腺肿瘤的诊断与处理。 |
1、掌握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及疾病分类。 2、掌握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要点。 |
理论2 |
情景十一 |
阑尾炎 |
1. 掌握: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 熟悉:阑尾的解剖,急性阑尾炎的病因和病理 3. 了解:特殊类型阑尾炎的特点和处理原则,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 |
1、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特殊类型阑尾炎的特点和处理原则 |
理论2 |
合计 36 |
|
2.学习情境设计
对所有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进行描述。建议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使用“了解”、“熟悉”之类对知识掌握要求的动词。
表2: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
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操作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掌握:无菌术、灭菌、消毒的概念;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2.熟悉:手术器械、物品的灭菌、消毒法;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 3.了解:手术室的管理制度,外科手术的特殊设备 4.树立正确的无菌理念,具备运用无菌知识,完成手术人员和患者手术区域术前准备工作的能力,学会切开、分离、止血、打结、缝合等外科手术基本操作的正确方法。 |
学习内容 |
1.无菌术的基本概念 2.细菌的来源、及其概念的条件和预防途径 3.无菌术的实施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 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录像演示、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 |
教学流程图 |
精讲→演示→情景讨论→答疑→操作练习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图片、课件、多媒体设备、实训练习 |
考核方式 |
笔试、操作考核 |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
外科休克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掌握:休克的概念及休克各期微循环变换的发生机制;休克的临床分期及各期的临床表现;外科常见休克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熟悉:休克的分类、诊断、治疗原则及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 3.了解:休克是细胞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
学习内容 |
1.掌握休克的定义,外科休克的范畴,病理生理中微循环的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 2.休克的早期诊断、监测与治疗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 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
教学流程图 |
精讲→演示→情景讨论→答疑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图片、课件、多媒体设备 |
考核方式 |
笔试 |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
麻醉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掌握:麻醉药物的药理特性;各种麻醉方法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2.熟悉:麻醉的概念;麻醉前评估及其用药;疼痛的治疗 3.了解:麻醉的分类;麻醉的监测;麻醉方法的选择 |
学习内容 |
4.常用局部麻醉药的特点和用量,熟悉局麻药毒性反应的表现,及预防和处理。 5.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 6.麻醉前准备事项及麻醉前用药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 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
教学流程图 |
精讲→演示→情景讨论→答疑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图片、课件、多媒体设备 |
考核方式 |
笔试 |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
围术期处理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掌握:外科患者手术前一般准备和特殊准备;术后患者体位、活动、病情观察、饮食和各种不适的处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2.熟悉: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3.了解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在外科治疗中的重要性,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 |
学习内容 |
4.手术前准备方法,术后一般护理,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它病情变化的观察、监护、预防和处理 5.手术及创伤对人体代谢的影响 6.外科病人的营养需要和补充的方法。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 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
教学流程图 |
精讲→模型演示→案例分析→讨论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图片、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
考核方式 |
笔试 |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
外科感染 |
教学时间 |
4学时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掌握: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2.熟悉:芽孢厌氧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3.了解:外科感染的分类及一般处理 |
学习内容 |
1、掌握常见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2、掌握甲沟炎和化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3、掌握破伤风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 4、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的防治原则。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 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 |
教学流程图 |
精讲→模型演示→案例分析→讨论→实训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图片、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
考核方式 |
笔试、实训考核 |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
烧伤、冻伤、咬蛰伤和整形外科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掌握:烧伤的伤情判断、面积和深度;临床经过、大面积烧伤的急救、诊断和治疗。 2.熟悉:烧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小面积烧伤的治疗;毒蛇咬伤的急救。 3.了解:电烧伤、化学烧伤和冻伤的特点与防治方法;整形外科的现状。 |
学习内容 |
3、烧伤的伤情判断、面积和深度 2、大面积烧伤的急救、诊断和治疗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 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
教学流程图 |
精讲→模型演示→案例分析→讨论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图片、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
考核方式 |
笔试 |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
肿瘤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掌握:肿瘤的早期信号、临床表现及常用诊断方法 2.熟悉:肿瘤的治疗原则及三级预防措施 3.了解: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学习内容 |
1、常见的体表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2、恶性肿瘤的诊断步骤和治疗原则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 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
教学流程图 |
精讲→模型演示→案例分析→讨论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图片、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
考核方式 |
笔试 |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
颅内压增高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脑疝的形成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颅内压测定适应症、禁忌症和常用方法 3.了解:颅内压增高的分类、病理生理改变 |
学习内容 |
1、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颅内压测定适应症、禁忌症和常用方法 3、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的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 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
教学流程图 |
精讲→模型演示→案例分析→讨论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图片、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
考核方式 |
笔试 |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
颅脑损伤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掌握:头皮损伤的特点及处理原则;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诊断。 2、熟悉:颅脑损伤颅内血肿的治疗原则。 3、了解:颅脑损伤的机制、意识障碍的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及颅脑损伤的临床分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 |
学习内容 |
1、头皮损伤的特点及处理原则 2、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3、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诊断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 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
教学流程图 |
精讲→模型演示→案例分析→讨论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图片、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
考核方式 |
笔试 |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
乳房疾病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掌握: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乳腺癌的转移途径、术式选择。 2.熟悉:乳腺癌的病理分型,认识不同病理类型与预后的相关性。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特点,其与乳腺癌的区别。 3.了解:急性乳腺炎、乳腺肿瘤的诊断与处理。 |
学习内容 |
1、掌握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及疾病分类。 2、掌握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要点。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 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
教学流程图 |
精讲→模型演示→案例分析→讨论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图片、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
考核方式 |
笔试 |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
阑尾炎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掌握: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悉:阑尾的解剖,急性阑尾炎的病因和病理 3.了解:特殊类型阑尾炎的特点和处理原则,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 |
学习内容 |
1、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特殊类型阑尾炎的特点和处理原则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 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
教学流程图 |
精讲→模型演示→案例分析→讨论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图片、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
考核方式 |
笔试 |
四、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团队
本课程组需配置教师6人,其中主讲教师5人,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3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实验教师1人,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按专业教师数量1:1配置兼职教师。
2.教学场地、设施要求
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应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保证校园网畅通;教室内光线明亮、安静。
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应满足本课程教学需要,与临床实际工作实现高度统一。需要外科实训室6间(含手术室、手术预备室、用物储存室),面积约400m2。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和学生可在校内的外科实训室完成外科基本技能示教、练习及考核,并可配合课程要求于课余时间开放,供学生练习各种操作使用。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应满足本课程临床教学、教学实习及毕业实习的需要。校外实习基地应包括综合性三级医院,具备能够满足临床教学需要的相关诊疗设备,具备能够满足400名学生上课的多媒体教室及理论实践教学师资。县区二级甲等医院,具备能够满足临床教学需要的相关诊疗设备,具备能够满足300名学生上课的多媒体教室及理论实践教学师资。乡镇卫生院应具备满足学生进行常用临床基本诊疗操作的相关设备,具备能够满足200名学生实习的带教教师。村卫生室,具备开展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至少有2名以上乡村医生,能够承担5名以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网络资源建设,如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资源。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项目引领、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
(1)项目引领:以实际工作项目为中心,组织、实施课程教学。依据专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确定本课程教学项目,外科学总论、外科学各论,以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任务驱动,设置学习情境,并将任务进行分解设置学习子情境,使学生体会和感受真实的工作过程。
(2)教学做一体化:将课堂与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做同时进行,使得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在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做,课堂由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教学方法:
采用病例导入,启发式教学方法;模拟诊疗的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模型示教、模拟操作的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床旁教学方法等。
(1)病例导入,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前由教师选择临床典型病例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病例设置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准备,查找相关医学文献。课堂上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采取讨论式教学,每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最后,由教师进行引导总结。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显著加深同学们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2)模拟诊疗的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在模拟的情境中,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实践采集病史并记录,体格检查,选择辅助检查方法,做出初步诊断并制定处理方案的工作过程。
(3)模型示教、模拟操作的教学方法:如外科洗手、参观无菌手术室、穿脱手术衣手术区消毒铺巾等都可在模型上示教及实训,显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给出提纲,学生按提高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课时教师根据提纲内容简单评估,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内容,教师组间巡回指导,最后由小组间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3.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尤为重要。随着患者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临床上很难说服患者家属同意患者接受示教,这样的矛盾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中呈现大量临床图片加以弥补。外科教学包含大量检查和操作,由于时间、病例和无菌原则的限制,许多内容无法演示,直观认识的缺乏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多媒体教学可再现许多以往积累的典型病例、诊治方法等,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大量直观信息,便于对疾病的全面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资源库,以习题、模拟试卷、问答、论坛等形式,与学生在课后建立多种形式的广泛联系,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方式。
(三)教材与教学资源
1.推荐教材
人卫出版社出版的《外科学》第七版(作者龙明、王立义)是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是培养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人才的最基本和核心。
2.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教案、多媒体课件、统编教材、实验实训指导、技能考核指导、试题库、典型病例库、课程教学录像、影像图库、执业医师考试参考书等。
(四)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项目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2.评价方式
本课程考核涉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专业特点,以基层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作为考核重点。«外科学»期末总评成绩评定均包括过程性学习成绩(50%)和考试成绩评定(50%)两部分。过程性学习成绩包括了在线学习时间(10%)、课堂表现(10%)、线上线下作业(10%)和随堂测试(20%)。考试成绩评定包括模块化测试(10%)和期末考试(40%)。
(五)其他必要说明
附件三:
华人策略研究论坛网址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课程基本情况表
一、课程基本情况 |
|
课程名称 |
外科学 |
课程类别 |
专业基础课 |
实践学时 |
12 |
理论学时 |
24 |
学分 |
2 |
适用专业 |
中医学专业 |
|
所属部门 |
医学院 |
所属教研室 |
外科教研室 |
主要授课教师 |
外科教研室任课教师 |
|
二、课程建设情况 |
|
课程调研报告 |
有 |
课程标准 |
有 |
授课计划 |
有 |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
有 |
单元教学设计 |
有 |
课程预期学习成果 |
完成规定的36学时《外科学》课程教学任务,学生应掌握外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外科学前沿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
|
课程学习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学生应掌握外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够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3.并能对外科危急诊病人进行抢救。 (二)能力目标: 1.掌握、熟悉和了解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重病人的正确处理 2.掌握外科常用的操作技术,熟悉常见疾病的病例分析方法和步骤。 (三)素质目标: 1.学生应具备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病人,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得以体现; 3.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特别加强诚信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
课程学习内容 |
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分析。 |
|
课程学习评价方式 |
从岗位职业能力、执业考试要求两方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考核形式:平时考核和结业考核。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试卷(笔试)、技术操作考核、模拟考核(情景展示),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
|
课程建设基础 |
已经建设好课程教学大纲、选用教材、全程授课教案、考核办法、实验指导、实习(见习)指导、习题与作业、试题答案等模块。 |
|
课程建设的预期目标 |
建立在线开放课程 |
|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