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照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2年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说专业竞赛的通知”(湘教办通[2012]205号)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决定举办“专业负责人说专业竞赛”初赛。
一、参赛对象、报名时间
1、参赛对象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高职专业负责人。
2、各系于2012年11月19日前上报本系部高职专业负责人名单和系部预赛结果。
3、各系于2012年11月19日前将推荐参加学院竞赛的专业负责人名单(1名)报组委会办公室。
二、竞赛时间、地点
1、竞赛时间:2012年11月22日(星期四)下午14:00-18:00
2、竞赛地点:华人策略研究论坛网址医学部实训楼录播室(5楼)
三、竞赛内容、方式及要求
1、参赛选手必须说自己负责的专业。说专业要从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按照“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对接产业,有利于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则,创新专业建设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改革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制度,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2、说专业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与机制建设、主要做法和已取得的成效与经验、今后建设与改革设想等部分。其中,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与机制建设,主要是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与专业特点谈专业建设的整体构想以及实现这种构想所需要完善或建设的机制;主要做法和已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条件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制度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主要做法,以及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特别是近三年取得的主要成效;今后建设与改革设想包括为实现专业建设目标,针对目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
3、初赛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分为现场说专业和答辩两部分,每位选手参赛总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其中:说专业不超过10分钟,现场答辩为10分钟。选手竞赛成绩将由评委依据现场说讲与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
四、设奖
竞赛设奖:本次竞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若干名。
五、竞赛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竞赛组委会,组委会组成人员如下:
主 任:李世胜
副主任:王中军
成 员:吴群力 唐冬生 唐淑芳 刘五云 张文军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
主 任:吴群力
成 员: 唐冬生 唐淑芳 刘五云 张文军 彭扬达 王海波 盘 辉 申永祥 蒋丽娜
其主要职责为:
1、赛前准备(含初赛方案及经费预算的拟定和报批,获奖证书、座位牌、多媒体设备等的准备),赛场布置,赛中计票统分、现场录像等工作。
2、初赛选手资格审查、送省参加决赛的选手名单的审定和公示。决赛选手上报资料的收集和上传等工作。
六、评委会
学院成立评委会,评委会组成人员如下:
王中军 唐陶富 吴群力 唐冬生 孙雁 陶丽云 陈彦
学院初赛按照“2012年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说专业竞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现场评价计分。
七、学院根据初赛结果选拔壹名选手,并将名单在学院公示三天无异议后,报名参加全省决赛阶段的比赛。
华人策略研究论坛网址教务处
2012年11月6日
附件:
2012年湖南省高职院校
专业负责人说专业竞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 价 内 容
|
权重
|
一、
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与机制建设
(10%)
|
1-1专业建设整体思路
|
符合“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建设理念先进,建设思路清淅、科学,切实可行。
|
5%
|
1-2
专业建设的
机制建设
|
全面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引导和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形成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人才培养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能够根据产业发展变化做出快速响应。
|
5%
|
二、
主要做法、成效与经验
(60%)
|
主要做法与取得的成效
|
2-1
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
|
对接产业(行业),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定位准确,服务面向和服务岗位指向明确;以岗位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标准,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
|
5%
|
2-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施改革、体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学组织模式体现“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育教学评价体现多方共同参与。
|
10%
|
2-3
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建设
|
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体现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行动导向。
|
10%
|
2-4
教学团队建设
|
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手段,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创新教师队伍成长和激励机制,注重教学团队梯队建设,形成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
5%
|
2-5
实践条件建设
|
能够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化设计与实施,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条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专业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对接、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
|
5%
|
2-6
数字化资源建设
|
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载体,以课程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素材资源为补充,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展数字化教学。
|
5%
|
二、
主要做法、成效与经验
(60%)
|
主要做法与取得的成效
|
2-7
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制度建设
|
形成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开放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全过程监控的精细化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关注顶岗实习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顶岗实习教学功能的实现。
|
5%
|
2-8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
充分利用专业优势资源,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与服务等。促进行业企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为产业升级服务。
|
5%
|
2-9
已取得的主要经验
|
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在专业建设的某些方面形成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能够推广和示范,为其他专业开展专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带动全省相关专业的建设。
|
10%
|
三、今后实施改革的设想(10%)
|
实验改革的途径、方案与保障措施
|
针对目前该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还需努力的方向提出改革设想与规划。提出的问题或方向描述准确,切中要害。下一步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得当,可操作性强。
|
10%
|
四、现场答辩(20%)
|
答辩内容
|
回答问题的要点和观点正确,针对性强;语言组织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