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空虚与麻木
有的人生活经常感觉到空虚、麻木、无意义感、没有存在感,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不知道要做什么,不知道喜欢什么,像行尸走肉一样活着。打不起精神,唤不起兴趣,处在抽离状态里,做着该做的事,负着该负的责任,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叩问自己到底是谁。一切看起来都很好,但就是不快乐。
快乐去哪了呢?
被理性遮盖了。当一个人的生活靠理性支撑的时候,他就丢失了真实的自己。他会做着一切“应该”做的事、大家都这样做的事、对的事、正常的事,像个机器一样执行着生活的程序,那他的心就空了。他就掩盖掉了自己的爱好、兴趣、理想,感受不到内心的冲动了。
一个人内心的冲动,就是他真实的自己,是他真实的快乐。当你为自己内心冲动而活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活着是件幸福、踏实、快乐的事。所以,如果你想活出你自己,活出你的生命力,其实就是找到你内心的冲动,唤醒你对这个世界的爱。
快乐,可以治疗空虚感。
那你内心的冲动在哪呢?怎么找呢?到底做什么可以让你快乐呢?快乐有3个层次。
2
感官快乐
第一档的快乐,是感官刺激的满足。
当你跟随感官的冲动,刺激你的眼、舌、耳、鼻、性、皮肤等,你会感觉到一种很原始的快乐。包括吃好的、喝好的、睡好的、熬夜追剧、旅游看风景、游乐场玩、烟酒茶咖啡瘾等,这些都非常的刺激。尤其是追剧的刺激,你会把自己置换到一个丰富的故事场景中,在幻想中感受到了全方位的感官刺激。
这些感官的刺激让人快乐。你只要跟随你的欲望,在现实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化地满足自己就可以了。
有时候很克制自己,不敢让自己拥有这种快乐。想吃的时候不让自己吃,因为会长胖;熬夜追剧的时候要骂自己,因为伤害身体;想去旅行要用钱限制自己,因为不能浪费钱。
克制自己固然有好的地方,让人在现实层面上越来越好。但一直克制的结果却是,一直得不到满足感,渐渐迷失了自己。我也同意人不应该过度放纵自己,但我觉得人应该在安全范围内最大化地放纵下自己,才能感受到快乐。
健康的状态就是:有时候放纵,有时候克制。
3
情绪快乐
第二档的快乐,就是情绪被照顾的满足。
什么时候开始克制自己的感官冲动呢?当你产生焦虑、罪恶感、自责、空虚等负面情绪的时候。这时候你可以选择优先照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感官。
打游戏是一种感官刺激,很爽。但是打游戏很焦虑,那怎么办呢?你要放下游戏,开始去学习。这时候你保持了克制,在克制过程中你会感到焦虑被安抚了的愉悦感。你保持克制的目的不是因为“学习是对的”这个道理,而是你想做点什么来安抚自己的焦虑。同样,你选择健身、早睡、节食,都无关于对错好坏,而是因为这能安抚你的焦虑带给你满足感。
有时候你会感觉到体内有些负面的情绪,让你很难受。但是我要恭喜你,因为这时候你拥有了快乐的机会。当你的愤怒被在意了,焦虑被安抚了,恐惧被照顾了,低价值感被安慰了,孤独被陪伴了,这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满足感。你的情绪有多强烈,你的情绪被照顾后就有多满足。这就是情绪被照顾的快乐。
情绪的被照顾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自己照顾自己,一个是邀请别人照顾。这两个方向都有同样的前提:你的情绪,非常重要。只有你觉得自己的情绪是个重要的事,你才愿意花心思去照顾它。
有的人会在自我虚弱的时候渴望亲密,想谈恋爱、想改变对方爱自己、想要被在乎被关注。实际上渴望亲密,就是我想要有一个人可以安抚我的情绪。
当你的情绪被照顾,你会体验到你在爱自己,会感觉很踏实。
4
精神快乐
第三个层次的愉悦感,就是精神层面的愉悦感。
读一本好书、听一节好课、有一个灵感、做成功一件事情、做了一个公益项目等,这时候你会感觉到了自己的人生在升华,会感觉内心特别有成就感、意义感、存在感,这是第三个层次的愉悦。
情绪,除了安抚,还可以学习和思考。在学习和思考中,你会得到升华的精神快乐。
当你焦虑的时候,你可以去学习、工作、健身,安抚自己的焦虑,这是第二层次的情绪愉悦。但如果你去思考背后的心理过程,你领悟到了焦虑深处的恐惧,你就得到了升华,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和自己艰辛,你就得到了精神快乐。
当你孤单的时候,你可以通过喝酒去排解,酒精刺激了你的神经,你在寻找感官快乐;你找人陪伴,你在照顾自己的情绪,得到情绪快乐;你决定了去面对,你就跟孤单呆着,思考孤单,领悟到了自己为什么会孤单,孤单带给自己的意义,你就得到了升华,感受到了精神快乐。
思考、读书、听课、心理咨询、与他人聊天、冥想、艺术等方式,都可以让你有一些关于自己和这个世界的领悟。你去践行这些领悟,去做公益、帮助他人、创作、做项目,你对他人和事情投入你的爱,你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满足。
那是你人生意义的所在。你会体验到一种“存在”的满足感,那是你精神层面的快乐。
5
优先满足高层次快乐
人生而为人,与动物不同,就是有更高的追求。当低层次的快乐和高层次的快乐冲突的时候,优先于照顾相对高层次的快乐,会让你更快乐。同时也让你更成功,更幸福。
吴亦凡有资源,能找到很多姑娘满足自己的感官需求,这是第一层的快乐。当他说“word很大,你忍一下”的时候,他还在无意识的照顾自己“看我棒不棒”的自恋情感需求,得到了一部分情感满足的快乐。
可惜吴亦凡不早点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能他让意识到自己自恋的情感需求,并且通过学习和反思找到安抚自己自恋的更好方式,比如通过精湛的演技、好听的歌曲来实现自恋的情感满足。或者升华到第三层的快乐,像刘德华、黄渤一样,热爱自己的事业,寻找精神的满足。
图文| 壹心理
编辑| 万冬华
校核| 周哲、黄程
审核| 汤锦军
推送|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