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

奉献是人生的美德 蒋 孔 吉 (2012年9月)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9-20 00:00       点击数: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我叫蒋孔吉,今年62岁,现在是市粮食局驻冷水滩区伊塘镇花亭子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今天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来到这所美丽的校园给大家汇报我的思想,讲述我的人生历程,感到万分荣幸!
    我于1969年参军,1979年从部队转业,一直在永州市粮食部门工作。
    2002年我从市粮食局办公室主任岗位离岗退养,当时有朋友邀我开锰矿,承诺我一年几十万,也有战友请我一起做生意发财。无论开矿还是做生意,肯定都能赚钱,可以让自己生活得像个富翁,但我想自己是个共产党员,应该有比金钱更高的人生追求,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干点实事。恰逢此时永州启动了第三轮建设扶贫工作,我就主动请缨到道县大井村扶贫。这是个省级贫困村,可以用一个“灰”字来概括,村民住的是破烂的木板房,全村没有一座新房子,一片灰色;村中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灰尘遍地;群众温饱都没解决,看不到一丝笑容,人们的脸上也是灰色的;村民年收入不到600元,号召村民搞开发却没有一人报名。我先后走访村民600多人次,与他们讲政策,和村民交朋友、拉家常。有一天,在一个烟薰火燎的旧房子里我看到一个蓬头垢面的老人躺在床上,想打开灯看看却开不亮,老人告诉我,他叫黄一岩,是个五保户,76岁了,由于交不起电费,已经摸了三年黑,身体不好,我不禁心中一酸,当即找来管电员,帮他补交了电费,接通了电线,把光明送到老人的心里,并留下了600元,找来医生给他治病。
    在一个傍晚,我看到村中的下蒋中学学生在村民水沟边洗衣服,被村民赶走了。经了解,原来村民与学校闹矛盾多年,拆了学校抽水机,1600多师生没水用,洗碗洗衣服都只能夜晚出来打游击,我想,在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中怎么能好好学习呢?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不能让他们童年的心中留下灰色的记忆。于是,我10多次召开协调会,都未能统一意见,只好自己花1800元买来抽水机等设备,请人帮学校安装好。当自来水喷涌而出时,学生们眼中都流下了热泪,千多师生们的欢呼声响彻校园。那时我爱人肺癌复发到长沙住院,一头是相濡以沫20多年病重的爱人需要照顾,一头是扶贫开发正在关键时刻的乡亲,哪一头都割舍不下,在爱人的鼓励下,我只好请人照料妻子,每周五晚上坐夜车到长沙,星期天晚上赶回村里,连续坚持了五个多月,妻子在弥留之际,我赶赴长沙,抱着奄奄一息的妻子,流着眼泪对她说,“对不起啊,对不起”,妻子噙着眼泪说:“老蒋,我不怪你,这一辈子跟着你我不后悔”。
    村民们看到我是诚心为他们办实事,心里都热起来了,我顺势引导村民发展经济,并自己垫资2万元组织村民到广西红岩村参观学习,看到人家大兴产业,一个个发家致富,村民们再也坐不住了,2年时间,全村开发脐橙1600亩,烤烟500亩,涌现种养大户40多户,一举成为道县小康示范村。撤队时,村民们用鞭炮送出两里多地。
    2006年换点时,我在道县县委推荐的10多个贫困村中挑选了最困难的彭家村,这个村是道县唯一的一个难管村,不但贫穷,而且村情复杂,进村时我们等了两个多小时都没人理睬,只好找来镇干部才住下来。这个近2000人村子,只有一口水井,秋旱时村民要到一里多地的山塘挑水喝,由于水中含氟、砷等有毒物质,村中很多人是先天性缺腿、缺手、侏儒、痴呆。我就从解决饮水难题入手,冒着40多度的酷暑寻找水源,爬遍了村庄周围多座大山,三次从高山上摔下山坡受伤,终于从大岩山上找到了水源,又从省里争取来30万元资金,不到两个月,村民们都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在争取扶贫资金的路上,我搭的便车翻入10多米深的水塘,汽车报废了,鲜血染红了衣服,医生开了住院单,但我只在医院观察了一夜,又带伤一腐一拐地回到了村里,至今还留下了十多处伤疤。村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村主任彭杰义在村民大会上说:“蒋组长为了我们脱贫致富,差一点连命都搭上了,我们再不好好干,能对得起谁啊?”从此村民立志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他们用苦干开发产业,用汗水洗刷心灵,当年村民人均收入增加2000多元,村里风气变好了,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村庄变靓了,彭家村由一个难管村一跃变成了先进村。撤队时,村民们扣留了我的行李,一定要我再帮扶他们两年。
    2008年工作队转战东安县溪源村,当时村里三大姓矛盾很深,村干部人心不齐,村里修路修不通,村中一段河堤冲毁30多年没人管。于是,我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入手,把一个威性高、事业心强的女党员培养成为村支书,并在村民中开展“争当和谐家庭,争创和谐邻里,共建和谐村庄”的竞赛活动,确定“山上种千亩油茶,山下种千亩蔬菜,村中养万头牲猪”的发展思路,并身体力行帮助村民搞开发。由于长期劳累,我体重减少了20斤,因胃出血我到三医院住院,总是上午打完针,拿上药,下午又回到村里,住院一个月,村里没有一个人知道。许多次病倒了,我只在路边的诊所打完吊针,又回到村里。后来女儿知道了这些事,专程从深圳赶回来,流着眼泪对我说:“爸爸呀,你决心扶贫我不反对,但也不能拼命啊!我已经失去了妈妈,你不能让我再失去爸爸啊。” 圣诞节到了,女儿为我在香港假日酒店订好了房间,想让我去香港过个早年,好好休息一下,可我牵挂着村里的产业开发和五保户的过年生活安排,直到大年二十九,我才踏上了开往香港的列车。正月初五,我又返回了村里。女儿30岁,事先约定,我要过去给她过生日,可因为村里开发工作忙,只是在扶贫点的工地上愧疚地给她打了个电话。我自己的60岁生日也是在扶贫点度过的。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我帮扶过的三县四村都由“贫困村”、“难管村”变成了扶贫开发的“先进村”。扶贫点的群众都过上了富裕安康的生活。十多年来,帮助群众修渠道30多公里,修路50多公里,新开发土地4000多亩,发展规模化产业7000多亩,培育产业开发大户200多户,帮助100多户特困户脱贫,使6000多农民每年平均增收1300元以上,大井村支书黄胜由贫困户发展到家产过千万元,年收入400万元以上,不但住进了欧式小洋楼,还开起了自己的高级小轿车。
    扶贫十一年,我争取的扶贫资金两千多万元,我全部交村干部管理,不少亲友要我帮忙承包工程,我始终坚持原则,从来没有让一个亲属承包过工程,从来没有带一个亲属去过扶贫点;无数次,农民给我送来了土特产,无数次,村干部要给我费用补贴,也有农民给我送来了几千元一套的家具要感谢我,我都坚决谢绝了。其实,我的经济并不宽裕,妻子患病6年,花去医药费20多万元,在她去世后留下3万多元的债务,我在家时一天的生活费不超过10元,从来不进歌厅,不上舞厅,不住宾馆。但当村民有困难的时候我总会尽力支持,溪源村民唐珍玲重病住院,我专程到医院看望,掏出1000元送到老人手中,村民易和仁修房子时摔成重伤,我及时上门慰问,送上1000元给他治伤。贫困大学生魏珊珊无钱上学,我就送上2000元,鼓励她好好学习,将来好报效祖国。为扶持特困户和争取扶贫资金,我自己花费5万多元。也许,我是一名物质上的清贫者,但我却是精神上的富有者,每当我看到扶贫点农民一项项产业生机勃勃,一座座小洋楼拔地而起,一个个脸上堆满丰收的笑容时,我觉得我是他们当中最幸福的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一辈子很短,但只要把个人的奋斗融入人民的利益,一辈子却很长很长。奉献是人生的美德。尽管选择奉献,有时就意味着选择艰苦、危险甚至牺牲,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享受和奢侈,只有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你才能被人民举在头顶。在2011年我回访大井村时,那位黄一岩老人拥抱着我说:“蒋队长啊!我每天都在想你啊,昨晚还梦到你呢,你今天真的来了”。我能被一位80多岁的老人牵挂7年,特别是溪源村1400多位乡亲联名推荐我为优秀共产党员的时候,我觉得我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同学们:你们是时代的骄子,祖国的未来,希望每一个同学树雄心、立壮志,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预祝各位从大学这所神圣的殿堂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为国家、为民族、为自己人生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