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评价   >   正文

光明时评:破除“唯论文”不代表论文不重要

作者:    点击数: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3-01


光明时评:破除“唯论文”不代表论文不重要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研究生院副院长  任孟山


近日,有媒体从科技部网站获悉,科技部于2020217日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科技评价中要实施分类考核评价,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矫正在科技评价中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忽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唯论文不良导向。

218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要求扭转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规范各类评价工作中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引导评价工作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

这两个文件,侧重点虽略有不同,但目标指向的相同之处非常明确,剑指“唯论文”及其流弊。前一个文件指向的是在科技评价中要破除“唯论文”,后一个文件指向的是在科研评价中要破除“唯SCI论文。这两个文件都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破五唯的讲话精神,都在逐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所提到的问题,即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仍然严重

多年以来,不管是在科技评价体系中,还是在科研评价体系中,“唯论文”现象严重。论文数量、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等,在项目评审、科技奖励、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学科评估、资源配置、学校排名等诸多方面均已成为核心指标。这种“唯论文”导向,在科技评价中没有做到分类评价、注重实效,在科研评价中没有做到定性与定量结合、综合评价。

实事求是地讲,论文的重要性非常高,在全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科技界、教育界、学术界没有不重视论文的。论文在世界各国都是衡量科技创新、学术成就、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在人才评价、职称评定、学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标。西方学术界有谚“Publish or Perish”(要么发表,要么死亡),可见其重要性。

但我们的问题是,一个“唯”字,意味着论文至少是决定性的指标,间接意味着除论文以外的其他工作,即使不是可有可无,也肯定不是那么重要。更要命的问题是,由于论文成了命根子,围绕论文发表出现了无数怪象。早就有学者和媒体测算过,论文买卖的生意在中国每年早就超过了10亿元。在这个灰色产业链上,既有代写论文的枪手,也有代发论文的中介,还有收费的期刊,名目多样,渠道灰色,成为了学术界乱象。不仅国内期刊如此,不少鱼目混珠的国际期刊也是如此。

“唯论文”的评价指挥棒,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以论文发表为根本目标的异化现象,造成了师生抄袭、同门抄袭、同事抄袭、抢先发表等匪夷所思乱象,乃至产生了不顾基本社会伦理和生命伦理的发表情况。这些不正常现象,显然败坏了学术风气,扭曲了正常评价,背离了学术初心。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评价、评定、评审和奖励机制,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些问题频生的发动机。因此,要改变“唯论文”的科技评价和科研评价机制,更多发挥代表作、同行评议、分类评价等作用。

但是,也必须要指出的是,破除“唯论文”不代表论文不重要了,论文是学术界的“通用货币”,是国际科技竞争和科研竞争的必须要素。正如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所表示的,扭转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破除的是论文“SCI至上,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对发表论文。不发表论文的学术界是不存在的,不发表论文就不可能在国际学术界有中国声音。矫正唯论文及其流弊,要谨防产生与国际学术界脱钩的问题,而是依然要继续鼓励发表高水平、高质量,有创新价值,体现服务贡献的学术论文。我们需要在破除唯论文”中寻找更有效的评价机制,以便能更好地服务于科技评价、科研评价、人才评价等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事项。(任孟山)


版权所有:湖南华人策略研究论坛网址科技产业处 湘教QS3-200505-000282

湘ICP备14001402号-1